网友一:
首先,我相信每一个认真对待公务员考试的同学,都一次至少准备3个月及以上了,如果这次没考上,就放弃不考了,我相信大部分人会不甘心。加上公考年年有,很多人就会在职考公了。和考研一个道理,考研二战三战的不也是大有人在吗。有句话说得很贴切,坚持一件事不容易,放弃一件坚持了很久的事更不容易。公考就是如此,一旦觉得要考,很多人就会坚持到考上为止吧。
其次,因为公务员考试相对公平。在参加校园招聘时,你会发现很多企业限制985、211,双一流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而公务员考试只有本科的限制,不涉及的学校的层次,除了一些省份的定向考试会要求。公务员考试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实现的事情。只要自己笔试+面试取得好成绩。
网友二:
因为对大学生而言,虽然当前就业渠道众多,但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高稳定性却是其他工作无可比拟的。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做好了考公或者考编的准备,即使经历一些挫折与失败依然,坚持初心。现在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还是地方公务员,工作的稳定的,工资待遇的稳定性自不可言。
多对数家庭而言,送孩子读大学最大的期望当然是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长久以来的就业观念使得多数家长认为在政府工作则是最理想的选择,从而出现了,大学生考公或者考编的热潮。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毕业全职考试的状态,全然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势。
网友三:
出现这种现象是各种原因造成:一是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没有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考进体制就是进入保险箱,就意味着工作轻松待遇高,另外也有官本位意识的影响。所以有的考生是屡战屡败,仍然坚持,导致报考费、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开销,却始终不能上岸。人被折磨得身心疲惫,结果却不能如愿以偿。
二是盲目跟风,有的考生看着别人考上,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或感觉没有他自己优秀的身边考上了,自己没考上,总不心甘情愿。当面着报考机会时,就会磨枪擦掌,把公考当成买彩票,认为自己考上就是中大奖。却不认真准备,重报考,轻备考,其结果就是次次报考,次次失败。
网友四:
我考过两次事业单位,一次公务员,均上岸。现就职于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负责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结合我接触到的考公族来谈谈题主的问题。忠实的考公族多集中于三四线城市,我所在的四线县城,每年均会涌现出大批量考公,而且我审核的报名人员中,每年都有很多“看似熟悉的面孔”。
这些人放弃了大城市的蜗居,选择回到舒适、安逸的家乡县城,考公是他们能在县城待下来的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出路,这些人不上岸绝不罢休,宁可先做临时工,拿个千把块工资养活自己,甚至是辞职在家全力备考。尽管体制工作被一些人嘲笑成混吃等死,但是这大小也是他们追求的一份稳定,更何况随着时代的进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越快越高,也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锻炼,他们的追求应当被尊重。
网友五:
如果是普通大学毕业,在选择一个普通的专业,那么他去应聘就业的时候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只能通过考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随着这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不好找工作,何况普通大学毕业。其实可以找下工作,但是工作和工作是没法比的。
其实现在大学毕业也不是非的去考公务员或者其他,可以去考研。如果考上一个不错的研究生,就比本科毕业的学生各方面都好。举个例子:浙江财经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这两所大学的研究生在整个浙江范围内100%就业的。只要你考上这两所大学的研究生,以后的生活妥妥的了。
网友六: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种,父母或者亲戚是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工作,工作稳定,朝九晚五,家庭和睦,偶尔还能帮别人办点儿事,在亲情朋友面前赚足了面子,孩子从小受到这种生活氛围的影响,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也挺满意,想延续这种生活状态,所以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极其渴望;
第二种、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比较常见的,很多父母几乎一辈子都待在农村,见识相对短浅,辛辛苦苦送孩子读书,就希望孩子能当个官,对孩子也好,自己也有面子,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才是正规的工作,孩子也不想辜负父母,所以就被动的选择这个方向。
实战派辅导 浸泡式学习